两会声音〡宋家慧:推进远海救助保障体系建设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可见,未来是海洋的世界,海洋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和国家利益拓展的主要战略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宋家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发海底资源的同时,更要推进远海救助保障体系建设。他在提案中明确提出,要设计建造在深远海海域进行多功能救助打捞作业的特种船舶;落实《中国制造2025》,用2~3个五年计划,组建形成全球性、军民融合的国际一流深远海救助船队;在2020年之前,完成2~3艘国际先进大型深远海多功能综合救助船设计建造。 近年来,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水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需求之一。国家利益对海洋战略通道的依赖越来越强,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在南海,不管是开发其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还是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海洋环境,均对我国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主动对接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高效服务。”宋家慧表示,我国远海救助保障体系还不够成熟,一方面是远洋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不足,缺乏能够长周期走出去从事远洋救助搜寻的装备设施,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不匹配;另一方面是深海搜寻、救助、打捞能力存在空白,我国海上应急还不具备3000米深水下搜寻、定位、探测、打捞能力,尚无适应南海深水海域救助的大型多功能综合救助船。“一旦远海发生重特大突发应急事件,现有的船舶装备和人才储备很难满足深海应急救援抢险保障的需求。”他说。
为了更好地对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国船舶工业应肩负起历史使命。宋家慧认为,无论是造船企业,还是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均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到建设远海救助保障体系的任务中。在装备上,应加大深海远洋应急装备的科技研发力度,促进我国海上应急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6000米水深的扫测、定位、打捞装备;设计建造在深远海海域进行多功能救助打捞作业的特种船舶,满足从空中、海面到水下的多类型、高海况等救助作业要求。综合实力提升之后,下一步,便可在我国深远海的海上通道和南海深远海海域建立国家海上快速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专业队伍,结合我国在非洲、亚洲、欧洲以及大洋洲等国外的驻地和码头,实行远海海域救助值班动态待命机制布点,形成深度发展的军民融合远海救助保障体系。
|